【知识】七绝圣手指的是谁

  七绝圣手是指诗家天子王昌龄。其代表作有:《长信秋词五首》《芙蓉楼送辛渐二首》《闺怨》《春宫曲》《出塞》《采莲曲二首》《西宫春怨》《西宫秋怨》《听流人水调子》《浣纱女》。



  这个称号,和“诗家天子”一样,是属于特别自负的自封,但是就他留下来的高质量七绝而言,这两个称呼都不过分。



  “天子”就等于“圣人”,说明在写诗的领域已经登峰造极,而“七绝圣手”更是指明了王昌龄最擅长的七绝作品类别中,除了李白、王之涣了了数人,再无敌手。



  一般认为是王昌龄和李白共同完善了七绝的格律、形式、文法,而且王昌龄在这方面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诗仙李白,正是因为二人的倾力打造和推介,在初唐还远远落在五言诗之下的七绝,后来居上,成为盛唐直到今天依然是最流行的近体诗格式。



  王昌龄、王之涣、李白等人,对七绝的开创是具有历史意义的,是七绝的开国功臣。



  在齐梁体之前,绝句一直被认为“体小而俗”,得不到诗人们的正视,是这些诗人让七绝正式走上诗歌的历史舞台。



  王昌龄作为“七绝圣手”,把七绝的题材、用途、境界都提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。他对七绝的体式、写法、结构、表现手法,也做了大量的尝试,这些手法被后人延用,并且基本没有超越。



  边塞留名



  开元十二年甲子(724年)



  二十七岁约在是年前后,赴河陇,出玉门。其著名之边塞诗,大约作于此时。



  开元十四年丙寅(726年)



  二十九岁。隐居于京兆府蓝田县石门谷。是年有《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》之作。“山阴崔少府”即崔国辅。



  进士及第



  开元十五年(727年)



  进士及第,授秘书省校书郎(官汜水尉、校书郎)。



  开元十九年辛末(731年)



  三十四岁。在长安,以博学宏词登科,再迁河南汜水县尉。



  开元二十一年癸酉(733年)



  三十六岁,当年四月,在长安参加宴会,有《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》诗。



  开元二十二年(734年)



  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,超绝群伦,于是改任汜水县尉,再迁为江宁丞。



  轶事典故



  投笔从戎



  大约二十岁,王昌龄离开家乡,开始一段学道的经历。开元年间,正是盛唐气象的鼎盛时期,王昌龄在诗中对盛世景象竭尽全力、忠贞不已地加以歌颂。对盛世的信仰,正是王昌龄一生最坚实的信心、力量、希望和理想的源泉,以至日后长期身处谗枉和沦弃之境,也难以改变。火热的年代,像王昌龄这样有抱负的时代青年,只是把学道当成了一种好奇而已。不久他便到长安谋求发展,没见什么成效,于是他西出长安,投笔从戎,从此踏上西出长安,踏上出塞之路。



  一片冰心



  王昌龄经过坚持不懈的追求,广泛精心的研读,终于在开元十五年,应进士试时一举登第,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。王昌龄终究心有不甘,他于开元二十二年再应博学宏词科的考试,并再次登第。然而,二次登第后官职仍旧未见升迁,仅被授予汜水尉。科场颇为得意,仕途却明显失意,王昌龄受到打击。在做了汜水尉五年后,即开元二十八年,他被远贬荒僻的岭南,任江宁丞。失意之后就是疏狂,就是放浪形骸。从长安赴江宁任所,他故意迟迟不去报到,在洛阳一住就是半年,每天借酒销愁。到江宁后,又曾去太湖、浙江一带游览。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。这种明显以消极怠工作为反抗的手段,过于意气用事也实在容易授人以柄。



  历史评价



  唐·岑参:少伯天才流丽,音唱疏远。



  唐·司空图:国初,上好文章,雅风特盛,沈宋始兴之后,杰出江宁,宏思于李杜。



  宋·刘克庄:唐人《琉璃堂图》以昌龄为诗天子。(《后村诗话》)



  明·王世贞:七言绝句,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,俱是神品。



  明·陆时雍:王昌龄多意而多用之,李太白寡意而寡用之。昌龄得之锤炼,太白出于自然,然而昌龄之意象深矣。(《诗镜总论》)

上一篇:【大全】不想养狗了怎么处理 下一篇:关于:梦见地震